(資料圖片)
給予目標價43 元,維持“買入”評級。
2022 年業績符合預期,2023 年一季度邊際改善明顯。2022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3 億元,同比-3.1%;歸母凈利潤1.7 億元,同比-29.7%;扣非歸母凈利潤1.4 億元,同比-24%。2023Q1,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 億元,同比+24.6%;歸母凈利潤7867 萬元,同比+20.2%;扣非歸母凈利潤7407 萬元,同比+29.0%。
毛利率改善明顯,加大推廣、加碼研發。2022 年,公司毛利率68.4%,同比大幅提升4.38pcts,主要得益于公司優化了銷售策略(2022H2 以來果斷刪減低周轉、非戰略性單品,聚焦重組膠原&小紅筆系列)和成本管控;銷售費用率48.9%,同比+7.4 pcts,主要因為公司加大了推廣力度;管理費用率6.4 %,同比+0.8 pct;研發費用率3.1%,同比+0.2pct。
主品牌丸美聚焦重組雙膠原系列和煥新多肽系列。2022 年,主品牌丸美實現營業收入約14 億元,同比-12.3%,占比80.8%。其中,主打的重組雙膠原系列主要針對25 歲以上消費者,2022 年實現營業收入2.05 億元,占比公司整體收入的11.8%;該系列已成功打造大單品次拋精華(小金針)并持續推出新品,2022年10 月發布三大新品:膠原奶油霜、膠原綿綿杯、脆皮凍干面膜。主推的多肽系列主要針對25 歲以下年輕群體抗初老需求,2023 年3 月升級換代推出全新5V 多肽系列,主打的小紅筆眼霜也于2022 年8 月更新至第二代。
彩妝品牌戀火構建公司第二成長曲線,高增長延續。2022 年實現營業收入2.86億元,同比+331.9%、并保持了良好的盈利,占比提升至16.5%。目前戀火品牌已有針對油皮和干皮的兩大底妝系列(蹭不掉系列和看不見系列),其中大單品看不見粉底液銷量超過100 萬支,收入近1 億元;底妝產品推新不斷:2023年3 月推出看不見遮瑕膏,2022 年新增看不見粉餅、蹭不掉粉底液,并攜手李佳琦共創看不見精油粉餅、看不見氣墊等底妝新品。
線上同比穩增毛利改善,線下受疫情影響承壓。2022 年,公司線上實現營業收入12.4 億元,同比+21.1%,線上毛利率70.4%,同比+6.2pcts,主要是提升了正常品的銷售價格并減少了活動品和促銷品的占比;線上渠道中天貓逐季優化,2022Q4 恢復正增長,同時直播滲透率有了明顯提升;抖音、快手自播能力快速提升,2022 全年實現營收1.89 億元,同比增長4.9 倍,自播全年占比超過達播。
公司線下實現營業收入4.9 億元,同比-30.5%,線下毛利率63.4%,同比-0.6pct,基本持平。
營銷活動提升品牌力、傳播力和轉化力。內容營銷結合研發技術強化心智,例如對主打的重組膠原蛋白,成功入選抖音 X 巨量引擎X 時尚芭莎之“了不起的中國成分”TOP1;2022 年10 月公司成功舉辦第二屆重組膠原蛋白抗衰老論壇,邀請國內外權威專家學者進行深入的探討,眾多美妝 KOL 齊聚交流丸美科技力。內容營銷結合價值傳達引發共鳴,2023 年38 節公司推出了“眼光高,錯了嗎”話題活動,邀請三個不同領域的獨立女性楊笠、張沫凡、書瑤共同探討,從價值共鳴中提升品牌力。
2023Q1 及未來展望:2023Q1,分渠道看,主品牌丸美線上增速約30%左右,推算其中天貓渠道增速在15%~20%,抖音增速在50%以上;線下由于去年關店等因素,銷售下滑;戀火主品牌增長超100%。展望全年,公司精簡產品系列后資源聚焦,大單品的規模效應開始顯現;消費者洞察、運營提效、明星及達人資源整合、新品上市推廣等能力處上升通道,有望推動2023 年增長逐季提速。
風險因素:新渠道推廣和新業務布局或導致費用提升、盈利能力下滑;彩妝行業多家公司入局底妝賽道,競爭加劇或導致彩妝品牌戀火銷售承壓;線下銷售疫后復蘇速度和程度或不達預期;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減持或產生負面影響。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鑒于公司在消費者洞察、運營提升、明星及達人資源整合、大單品及新品推廣等能力處于上升通道,邊際改善明顯,據此上調2023/2024 年營業收入預測至22.5 億元/27.8 億元(原預測為22.1 億元/26.7 億元),新增2025 年營業收入預測為34.0 億元;維持2023 年凈利潤預測2.9 億元,上調2024 年凈利潤預測至3.7 億元(原預測為3.5 億元),新增2025 年凈利潤預測為4.6 億元。鑒于公司實現逆勢較快增長,產品聚焦、投放聚焦成效顯現,增長的確定性進一步增強(同業增速放緩,確定性減弱),參考同行業估值(Wind 一致預期:華熙生物2023 年約37.4x,貝泰妮2023 年約36.4x,珀萊雅2023 年約45.7x),給予公司2023 年約60xPE 估值,對應目標價43元,維持“買入”評級。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