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超牛說,今天聊聊美國銀行倒閉的事。
(資料圖片)
短短的兩個月時間,美國已經有三家銀行接連倒閉,它們分別是硅谷銀行、簽名銀行和美國第一共和銀行。
銀行倒閉跟一家工廠倒閉、一家酒店倒閉性質是截然不同的。畢竟,銀行是借短放長的金融機構,用老百姓的錢加杠桿賺取利差。
想當年中國的銀行,每年可謂賺得盆滿缽滿,記得有一家國有銀行行長竟然夸下???,賺錢太容易了,躺著就能進大把大把的鈔票。
俗話說得好,收益越大,風險越大。收益大小永遠是和風險掛鉤的。
其實,說白了,銀行風險大小和國家實體經濟發展是密切相關的。
先不說美國,說說中國地方政府的地方債務。
地方債一直是中國經濟一個危險源,地方政府要發展,自然要招商引資,要上項目,但是這些都需要資金來源,所以,地方政府都搭建了自己的融資平臺,通過擔保等手段向銀行融資。
政府投資項目都存在建設時間長,收益時間長的問題,只能不斷舉新債還舊債。所以,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一直為外界詬病。
不過,超牛對中國地方債倒不太擔心,畢竟,中國的經濟體量有目共睹,特別是強勁的制造業和世界貿易,都是妥妥的全世界第一。
進一步分析,中國銀行業務的發展,是與實體經濟緊密掛鉤的,是相匹配的。
美國銀行發生的問題,究其性質那就另當別論了。
美國玩的是美元,美元就是核心資產。經濟下行了,印鈔票就行了,反正全世界都在用美元,“割韭菜”這個詞最適合美國美元霸權。
但是全球經濟發展到今天,美國“割韭菜”行不通了。因為現在的美國經濟,已經不再是一枝獨秀,甚至有點步履維艱了。
因為中國后來者居上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銀行業的困境,其實歸根結底就是金融與實體的過分脫鉤的結果。
據美媒報道,研究顯示,美國近190家銀行面臨倒閉的風險。報道稱,舊金山的西太平洋合眾銀行近期市值也出現大幅縮水的情況,正考慮出售。當地時間5月4日早盤交易期間,其股價暴跌50%以上,美國民眾擔心該銀行會成為兩個月里第四家倒閉的美國銀行。
這可是不得了的事,銀行業的發展和倒閉,其實就是一場信心游戲,一旦儲戶喪失了信心,就會發生擠兌風險,就會產生極強的傳導效應,最終,如多米諾骨牌一樣。
世界經濟怎么樣?主要看美國和中國。
美國經濟不行了,中國經濟肯定不能獨善其身。如何防范美國經濟衰退的傳導效益,是中國政府當務之急要做的事情。
總之,世界是復雜的,但是也不要過分悲觀,從我們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也許有泰山壓頂的壓迫感,但是在國家高層的眼里,并沒有那么難,治大國如烹小鮮,一切都盡收眼底,一切都在掌握中。
每個中國人,做好自己的事,愛國愛家愛己,足矣!
今天就聊到這,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