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最近社會一直頻繁熱議提及的話題就是人口出生率,而早在2020年的時候,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就已經跌到10以內,并且一直處于負增長的趨勢。
到了2022年我國的出生人口為656萬人,人口出生僅為6.77,似乎再一次驗證了出生率下降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相關資料圖)
很顯然,目前人們對于生育的意愿已經逐漸削弱了,甚至失去了生育的欲望。
以前是因為人口過多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負擔過多,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國家出臺了計劃生育政策限制人口過度發展。
而現在中國已經經過了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人口紅利不再持續性影響。
另一方面老齡化人口也越來越多,老齡化人口多也就意味著勞動力的減少,也會影響經濟發展,同時出生率的下降使得人口變成了負增長。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國家近幾年也持續開放二胎政策,鼓勵人們生育。但顯然對于目前的經濟形勢和社會環境,大部分人和家庭都還是覺得經濟壓力和生活壓力過大選擇不生。
僅靠眼前的收入并不足以能夠承擔和支撐起生活的費用、子女的養育教育、甚至還有房貸車貸。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也就意味著新生的小孩子的減少。
適齡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小孩子會越來越少,很多地方的幼兒園也因為收不到新生經營不下去倒閉了,這對于整個教育系統來說也是不小的沖擊。
于是國家準備發布新政策:有望在2023年上學做出新“調整”,取消6周歲的年齡限制以此增加入學人數,針對這一舉措,不少學生家長紛紛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首先6周歲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指出生日在8月31日之前的,多一個月不行,少一個月也不行。
國家之前有意限制上學的年齡,是為了讓大多數孩子能充分體驗到童年生活的樂趣,等有自主自理的能力,然后再在適齡的年紀再上學。
之前有了年齡限制,有的家長便覺得年齡條件太過“硬性”,只因前后差幾個月就要延后一年上學。
明明是同樣的年紀,相差的時間仿佛會將兩個孩子之間的差距越來越遠,仿佛就是處在不同的起跑線了。甚至有些家長會計算好時間能讓孩子以合適的年齡早入學,不愿意落人一等。
畢竟現在的競爭已經蔓延到小學生身上了,對比一下身邊的孩子家長們就會感到無比焦慮。
如果補習班沒有比別人報的多,連入學還不能以同等的年齡跟別人一起,那仿佛就是吃虧差別人一大截。
現在準備取消年齡限制,還是聽到了不同的聲音。有一部分家長覺得過于拔苗助長。
孩子也許已達到適齡的上學年紀,但是不一定具備有自理的能力,如果盲目跟隨大流去上學,會給孩子心理造成不小的負擔。
也有家長覺得很合適,因為小學本身更多的是學習注重和同齡伙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學習上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礎性的認知,對他們的年齡而言,是很容易能夠吸收接受的。
年齡只是軟性需求而不是硬性要求,不是說到達6歲,就一定要送去入學。
只是說通常到這個年齡的孩子我們認為他具備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學習能力,所以也會更加容易適應上學的環境。
但同時家里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家也是孩子在上學之前的第一個學習環境。
如果家長能夠給予良好的教育指導,讓孩子在很早的時候就學會獨立自主,那么提前讓他去上學也未嘗不可。
但孩子們遲早都要在團體的生活環境中,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溝通,倘若大人還不能放心松開手讓孩子獨自去上學,那么晚一點也不遲,每個人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他們應該盡情享受的年紀,也不要束縛他們,給予他們太多的壓力。
事實上,我國未來的人口出生率依然會持續處于下降的狀態,也許我們真的應該考慮如果以后沒有新生了這些幼兒園和小學將要何去何從。
是否可以考慮轉移到接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又或者是否從教育體制改革下手,考慮更符合我國國情的教育體制方案,但顯然這些問題的解決道路還是任重而道遠。
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