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威
“2022年,株洲處置批而未供土地1.02萬畝,處置閑置土地1.98萬畝,存量土地處置工作全省排名第一?!?/p>
【資料圖】
不久前,湖南省自然資源廳來株調研土地工作,一組數據惹人注意。
土地是命脈,是未來。產業擴容,城市提質,能級躍升……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面,都繞不開土地高效利用。
成績是過去式,數據本身也在警示:高質量發展趕考路,遠未交卷時。對制造名城株洲來說,更應如此。
株洲,絕不能讓寸土“躺平”。
動力谷一角。資料圖
“對內挖潛”的邏輯
城鎮化由高速規模增長時代,走入存量提質時代,與其密切相關的土地工作,當然進入新階段。
一方面,市場接連波動,企業經營受困,進而土地“躺平”,或閑置,或低效。另一方面,城市“外延式擴張”失去現實基礎,土地資源利用亮起“信號燈”。
“對內挖潛”成為標準答案。
先自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與“二調”相比,株洲耕地面積減少,必須要以更嚴格的舉措牢牢守住耕地紅線,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
此外,去年國家劃定三區三線,株洲同步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在剛性約束下,株洲已經確定了“大小”。
最為關鍵的是,去年,株洲處置閑置土地達1.98萬畝,這是什么概念?
“如果全部利用起來,至少未來兩年,株洲城區不需要新增任何用地了?!币晃粯I內人士對知株俠說。
與之相對應的,株洲“3+3+2”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正全面提升,創新力、影響力不斷擴大,產業擴容需求日益增高。
在“十四五”發力之年,這樣的現實,足夠讓人清醒。
節約集約用地,株洲等不起、耗不起。
補齊扎牢“政策籠子”
破題,從直面現實的“土政”開始。
去年4月,株洲出臺《關于建立全市國有建設用地“增存掛鉤”工作機制的通知(試行)》,明確產業園區在工業用地報批或出讓時,應按1∶1的比例處置存量土地;各市縣區屬國有企業在商住用地報批或出讓時,應按增量和存量2∶1的比例處置存量土地。
僅一個月后,《進一步加強株洲市本級國有建設用地批后監管工作制度》出臺,將株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制度化。
又兩個月后,《關于全面提升產業園區用地效益的實施細則(試行)》出臺,明確工業用地單宗出讓面積規模,對用地需求較大的大型產業投資項目,進行投產分期供地。
今年1月,《園區道路及綠化集約節約建設專項規劃》出臺,直面園區資源約束趨緊、土地供需矛盾、要素流通低效等痼疾,開出“藥方”。
……
“政策要有現實針對性,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好地要用在好項目上?!笔凶匀毁Y源局和規劃局局長徐業偉說,“如此,株洲產業提升、城市高質量發展,才有足夠現實支撐?!?/p>
效果立竿見影。今年1月,株洲重大項目一季度集中開工,高精傳動大兆瓦級風電齒輪箱產能提升等103個項目亮相,總投資227.6億元。項目沖鋒號背后,滿滿都是土地新政身影。
何出此言?
閑置低效地塊如果面積大,允許分割轉讓、分塊盤活。淥口區株洲時代華昇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81畝低效地被一分為二,讓新入駐企業二次開發。
企業投資強度、建設進度如果達不到土地出讓合同約定,土地最嚴重后果可能面臨“收回”。炎陵高新區炎帝酒業有限公司的64畝低效地就被有償收回。
有約束性政策,能較好落實,用項目說話。在知株俠看來,株洲盤活閑置用地這上半篇文章,算可圈可點。
持續發力關鍵在哪?
盤活閑置用地,今年挑戰依舊。自然資源部土地市場監測監管系統顯示,預計株洲今年將有批而未供的土地近2萬畝,存量閑置土地約1.2萬畝?!敖衲甑娜蝿站褪且愿蟮墓ぷ髁Χ?,堅決‘啃硬骨頭’?!毙鞓I偉直言。
過去的實踐,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項目等地時間長、園區布局欠合理等“常見病”,但面對沉疴痼疾,不可能藥到病除。
走得遠、走得好,還得靠更大力度解放思想、創新實踐。
“地等項目”理念必須入腦入心。項目要落地,規劃須靠前,讓企業帶著方案“入駐”。建立土地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一部手機看盡土地“前世今生”。形成工業用地動態儲備機制,讓園區滾動開發,適時供應。
更大力度探索成片開發??茖W確定空間布局和控制性指標,以規劃引領項目建設,引導產業集聚發展。以更少新增用地指標,支撐更大經濟總量增長,精明精細精準描繪城市“成長空間”。
園區用地要嚴格照章辦事。比如,各園區要將《工業用地項目供后監管協議》配套納入出讓合同管理,約定項目用地效益要求、用地監管內容、監管工作程序和違約責任等指標,防止新增閑置土地和低效用地。
此外,還要進一步擴充“政策工具箱”。據悉,目前株洲正在探索出臺《低效工業用地盤活處置管理辦法》,明確在符合規劃前提下,對已事實形成空閑和低效使用的工業用地,允許租賃用于商業服務、文化旅游、養老教育等用途,可以申請報建臨時建筑,為園區土地退出找到一條新的可行路徑。
下好“用地”這盤棋,株洲容不得半點馬虎。